2010年7月27日星期二

遇見了世上最好的愛 

大學時的好友假期出遊,順路來看我,就在家中住了幾天。正遇上老公出差,孩子感冒,我忙得不可開交。

幾天下來,她感慨道:「看見你這樣忙忙碌碌、身不由己,我是絕不敢要孩子了。」

我一愣:「你都看見什麼了?」

她同情地說:「看見你一日三餐洗煮燒煎,比保姆還辛苦;看見你櫛風沐雨,又接送孩子上學,又忙工作,幾乎變成機器人;看見你凌晨兩點還不能安歇,要給孩子餵藥餵水,像個苦役犯;還看見你的皺紋與眼袋,看見你無窮無盡的付出。」

她嘆息:「女人最好的年華就這樣交付掉了,人生還有什麼樂趣。你看我,工作時無憂無慮,出遊時無牽無掛,多好。」


我笑了,對她說:「你什麼都看見了,可唯獨沒有看見我的快樂和幸福。」

她瞪大眼睛,驚訝地看著我,半開玩笑地說:「你不是在自欺欺人吧?」

我告訴她,兒子剛上幼稚園,第一次吃雞翅時,才兩歲半的他,將雞翅藏在白襯衣的袖子裡,晚上帶回來要與我分吃。

我至今記得,他津津有味地吸吮那半截雞骨頭的饞相。每每想起他衣袖上留下的那片鵝黃片油漬,我心裡就會有一片淡淡的溫暖。

朋友若有所思,臉上不再是戲謔的表情。


我告訴她,走在路上,兒子像個小小男子漢,懂得讓我走在他的右邊。

他說:「媽媽是近視眼,我是千里眼,我來保護你!」過馬路的時候,他會衝著車流大喊:「你們通通快讓開,我媽媽要過馬路了!」彷彿我是至尊至貴的女王,所有人都懂得謙恭禮讓。

母親,就是孩子心靈國度裡最值得敬愛的女王。朋友爽朗地笑起來,她說:「好羨慕你,女王陛下。」我告訴她,去年五月的一個中午,兒子很晚還沒回來。在外環路上,我找到了他。這一路,槐花開得純白如雪,幽香撲鼻,兒子正專心致志地往樹幹上寫字,一棵一棵地。

他對我說:「今天是母親節,我沒能買到康乃馨,就來到了這裡。」花開得那麼好,卻有人採摘,兒子就用水彩筆寫下了這些稚拙的留言:「這是我送給媽媽的花,請讓它好好地開,不要摘。」

望著這一路盛開的槐花,我知道,這是最好的母親節禮物。牽著孩子的手,我感覺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人。聽到這裡,朋友的眼神變得柔和起來。

我告訴她,就在前天,我和兒子一起去醫院驗血。當醫生宣佈兒子和我是相同血型的時候,他一下子歡呼起來:「太好了,如果以後媽媽傷病需要輸血,就可以抽我的了!」
旁邊驗血的人,還有醫生,都感動地說:「有個這樣的孩子,真好。」我平靜地陳述完這些片段,朋友的眼睛卻在剎那間濕潤了。

我對朋友說:「你沒有看到,我在辛苦的同時享受到多少甜蜜,你也無法感受,我生命中最深的溫暖。但請你一定相信,遇見了孩子,就是遇見了世上最好的愛。」

朋友鄭重地點了點頭,露出了贊同的微笑。

2010年7月10日星期六

愛他,就是教他知足

先生生長於清苦的農家,不但自己養成勤勞節儉的美德,對孩子提出的要求,更是仔細過濾。

他總是告訴我,真正愛孩子是讓孩子學習聽父母的話,而不是提供琳瑯滿目物質去滿足他的欲望。

記得有一陣子,小朋友流行玩軌道車,兒子也很想擁有一台,屢次跟爸爸要求都被拒絕,後來,兒子發現幾乎全班同學都人手一車,表姐弟、堂兄弟,更是每人二台以上,兒子委屈地哭訴著:「大家都有軌道車,只有我沒有。」

先生心疼地擁著他說:「如果全部的人都是錯的,你為何要學他們呢!爸爸覺得你真了不起!」

兒子知道父親的堅持,也不再提出要求,倒是軌道車退了流行之後,同學及堂哥都把軌道車送他,兒子才疑惑地問:「為甚麼本來那麼多人想玩,現在卻都沒人想玩!」

有了這次經驗,後來再流行溜溜球及戰鬥陀螺時,兒子便也不再堅持一定要擁有了。

對孩子的穿著也是一樣,先生一向強調穿衣服的目的是端莊、保守。

偶爾給孩子穿上質料較好的衣服,我總忍不住地誇讚:「好帥啊!」

先生卻也不厭其煩地提醒我:「如果我們為了一件好看的衣服而去稱讚孩子,那要如何教育孩子不注重外表?」日積月累,孩子也養成習慣,有什麼穿什麼。

偶爾帶他們去買布鞋,老闆也常讚美地說:「現在已很少人鞋底磨得這樣破才換!」

前些時候兒子因背完老子與中庸,我答應每人給他們買一件五十元以內的玩具,到了雜貨店兒子想看任何一種玩具都先問我:「可不可以看這個?」「可不可以買這個?」

老大、老二、老三(只有三歲)都一樣,老闆不可思議地問我?「太太,妳是怎麼教的?三個孩子都這樣有禮貌,我開這間店這麼久了,最常看見的就是父母受不了 小孩的哭鬧而買玩具給小孩,或是小孩因為父母不買而生氣,很少看見像妳的小孩這樣有禮貌,每拿一件玩具就問可不可以!」

以前,我常覺得先生對孩子的要求太嚴苛,尤其是身處在物質充斥的時代裡,總怕孩子輸在起跑點上,但隨著時間的消逝,我才明白再多的物質也滿足不了孩子的欲望,只有教孩子學習知足,才是真正的愛。

2010年7月4日星期日

請一輩子記住這三道題的答案

大學的最後一年有一門課程叫「人生」。

最後一節課,老師說要考試。「三道題目都很簡單,」老師笑眯眯地說:「記得父母生日的同學請舉手!」片刻,女生都齊刷刷地舉起了手,有幾個男生畏畏縮縮地舉起了手,又放了下去。

老師繼續問:「教學樓裡有三個清潔工,誰能叫出其中兩個人的名字?」這下大家都傻眼了。三年了,怎麼從來沒留意過她們?

老師接著拋出了第三道題:「你是否打過自己的耳光?」這一回,所有的學生都哧哧地笑了起來。打自己耳光,恐怕只有傻瓜或瘋子才幹得出來吧?

嘈雜的議論聲漸漸平息下來了,老師說話了:「‘人生’這門課程,旨在引導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,教導我們今後如何立身處世、如何成人成才。今天的三道考題,可以說是對同學們做了一個大概的檢驗。」

「第一題——記住父母的生日。」

老師在黑板上重重地寫下了「孝道」兩個字,「孝道教人善良,心存孝道的人,必定具有善的根苗,有善的根苗,才可能開出善花,結出善果。」

「第二題——記住你身邊每一個人的名字。」

老師又寫下了「尊重」兩個字,「記住別人的名字,是尊重別人的表現之一,尊重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。尊重使人寬厚。基石寬厚方能負重,人心寬厚方可立業。」

「最後一題——如果你不記得父母的生日,又叫不出清潔工人的名字,那麼,你就該打自己一記耳光了。」

老師又在黑板上寫下了「反省」二字,「反省促人進步,有反省才有悔悟,有悔悟才會有進步,才會有成才的可能。」

這三道看似簡單的題實則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:

一個人善良與否,決定了他將來是否有用;寬厚與否,決定了他將如何發揮作用;而能否不斷反省、不斷進步,則決定了他是否能持久向前,愈來愈有用!